第一次衝浪就站上板

前一陣子不是有提到,東京奧運33種大項運動,有些熱門的我沒碰過,所以只玩過了19項?有位在救生員班認識的朋友邀約,終於在本週安排出時間試試看衝浪 ⁠— 這個似乎在年輕人之間很風行的活動。

人家說衝浪很帥,有陽光沙灘比基尼。不過對於長期的運動愛好者而言,這些都不是重點。以前有個日本朋友,在1990年代末期來台灣洽公就會跑到墾丁衝浪。後來他在駐台期間也邀過我,但我總是敬謝不敏。我常去開放水域游泳,如果是沿岸地帶,時常會遇到衝浪客。但每次總自覺這運動一來太帥,二來要帶個板,長度三米也不好攜帶,四來交通往返的時間很長,以訓練的角度而言不是很划算。但以娛樂來說,沒有異議是個好運動。可是海象影響頗大,不是想玩就可以玩。活到了這把年紀,仍然保持著連一次體會都沒有的紀錄。

我是真的沒有研究過衝浪,但人總要試試新的。既然水性泳技沒問題,有人慫恿,就義不容辭。早上七點多到了宜蘭烏石港已是人車鼎沸。租了一個板,類似儀式般的教練教了幾手。就拿著租的板子下水了。拿著板看看長度,體驗浮力。由於是菜鳥,就在碎浪區試試。幾次之後教練覺得我應該往外一點,於是由他來判斷滑板的時機。我想說滑水這都不難,難的可能是站起來的感覺。沒試過不會知道那感覺是什麼,於是滑了四五手,揣摩著之前 YouTube 所看到的影片,感覺浪推著板子前進,就站起來了。

然後就一直衝到淺灘區。人生第一次衝浪嘗試站上板,就這麼站上板衝向海岸了。

可是這當然是運氣運氣,時機很重要,有些衝浪這項運動描述動作和時機的詞彙我還不熟悉。但反正有第一次的經驗,就多試幾次。在淺灘區練得一個小時,補個水後,就慢慢往外面出去了。

一般初學者對這種外面的海浪可能有所疑慮,但這個地點出海去幾百米本來就不是什麼問題。可是衝浪不需要這麼出去,看到一排在距離海灘外大約不到八十米的衝浪愛好者坐在板上等浪,我就學習他們怎麼抓時機。幾次下來,也是蠻愜意不用擔心的。

就這樣算起來雖然前後耗時四個小時。但由於判斷什麼浪才適合起板的時機還抓不太到,所以體力耗費也不大(晚上還跑了 tempo run 8k)。抓時機這絕對是需要花點時間訓練。再來十點之後浪就變得比較不好,可能技術好的才能抓到適合的位置。我就純粹當成是首次體驗(本來就是如此)。今年在台灣的幾條內河流域游過很多次,但海邊倒是一次都沒有。

不過回程發現,可能還是力量用的不太均勻,大腿內側的表皮擦破,大拇指也是破皮。下次有機會應該再放輕鬆,隨流飄蕩,或許就能玩得更好。不過說實話,衝浪雖帥,但海象環境實在是限制條件,除非是有人約,我大概不會自己前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