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潭堰的不幸溺水事件

新聞:新北青潭堰游泳溺水 6旬男子送醫不治 (7/18)

參考:[疫情警戒] 水域遊憩活動的禁止?

表示一點看法。從溺水事件發生、新聞見報到工程圍籬堵住下溪的出入口,這一切都發生的很快。對於開放水域遊憩(主要是游泳)有興趣的朋友,請不妨參考。

新聞表示這是外地遊客,年齡約在60歲出頭。我想會閱讀到這篇文章的,大概不會是這個年齡層,但有些在開放水域嘗試遊憩活動(游泳)都要注意的基本事項,原則是相通的。

台灣北部的內河水域,能相對安全游泳的地點並不多。有些地點夏天很多人去,有些是全年都有人。有些則是三兩人自己玩耍,更有些是理論上可以游泳,但實際上你會不敢下去。青潭堰這地方比較特別,它就是在青潭堰的正下遊處,而且新店溪水量穩定。這地點是北部很多人運動訓練、夏日水域遊憩的首選。地點相對方便,就在主要道路(台9甲)旁的叉路下切。每到夏日就成為熱門景點,各種年齡階層,各色人種都有。

不過對於本次溺水事件的60多歲男子來說,應該是忘了幾件事情。

問:什麼是安全的下水點?

答:大哉問啊。我先簡單回答青潭堰的部分,真實狀況要到現場才會知道。雖然新店溪水量穩定,但青潭堰會放水。大雨前後一定不要去,放水前後也會廣播。這些都要留意。

問:他會什麼會溺斃?

答:不在現場也不知道原因。但有幾個可能,開放水域和游泳池差異非常大,台灣並沒有比較好和針對開放水域學習自保的安全體系,所以很多人都是用自己有限的想像去學習。我們不太可能請60歲的男子去參加救生員的訓練,學習自救的方法。在學校參加過游泳課的小朋友,搞不好還更有自救漂浮的經驗。整體來說,這方面的知識傳承是非常封閉的,而且網路上不容易找到繁體中文的訊息。

溺斃通常最大的遠因是泳技不足以應付,近因是抽筋(溫度劇烈變化),或是上游放水水流速度,讓你無法回到原本下岸點,或是只是安全的保持頭部在水面上也不可得。

問:你可不可以針對溫度劇烈變化說明?

答:青潭堰水域的溫度,短短百米,根據水深和位置不同,差異可能達到五度。從水面到水深3米左右,溫度會有明顯的差異。河水的水溫本來就比環境溫度低很多,這點要有心理準備。從昨天的天候來看,這個地點氣溫是33度,河流的水溫根據過去經驗,這個季節大概只有24-25度左右。24度比一般溫水游泳池低(28度),如果只是把腳泡進去,已經會讓很多人吱吱叫感覺爽快無比。更何況是整個人下水游泳?此外,河水溫度變化很大,河道是立體的,水溫會如何變化,也沒有人能算的清楚。可能下水到了河中間,一股冷流突然襲來只有22度。不熟悉這狀況的,再加上游泳效率不佳,很容易發生抽筋或是促成心理的驚恐反應。

問:那麼,青潭堰這裡是安全的嗎?

答:對於很有經驗的人而言,這個點是開放水域裡數一數二的安全和無聊。但對沒有經驗但會游泳的朋友來說,這裡安不安全就要看現場狀況。簡單來說下水前要熱身,一定要帶「標準」的浮具。浮具最好是能拖曳的魚雷標或是 life buoy(像是一顆充氣球可以拖在身後)。請注意,單純玩水我們不談,就談游泳。

另外,無論如何都要讓第三人知道你在這裡游泳,現場要有同伴或是岸上有其他人。這邊岸上通常會有很多老手,下午時刻會群聚在上面打打羽球,三不五時就跳下去泡水游泳。但目前是三級疫情警戒期間,有執法單位會不定期來巡邏和「趕人」。這可能是這次明明是假日的下午,但岸上確好像沒有人伸出援手的背景原因(我沒辦法確定)。而且這個點有很多救生用的浮具可以用,我想這位男子的朋友(另外一位60多歲的女性)也沒有相關知識,自然沒辦法把浮具拋到可以讓此男子抓住的距離。

上游要放水,水流你在岸上看起來很慢,但只要水流超過每秒一米的流速,9成號稱在游泳池會游泳的人,大概會原地「游不動」也游不上來。青潭堰的下游就是青潭,從堰體往下游不到300米就是低灘區,長度超過50米。會游泳的人就算慢慢被沖到下游,到了這個區域也會被河道突然變淺的各種小石頭卡住。所以這位60歲的先生溺水,應該是完全不會游泳。對不會游泳的朋友而言,60公分的水深就可以造成溺水了。

在絕對安全和絕對危險之間還有很多光譜,風險評估要自己學。

問:那麼這個地點是合法的嗎?

答:這就回到台灣內河水域和遊憩管理的罩門了。對一般遊客而言,簡單來說在「不對的時間」不要白目,在台灣社會生存,應該都會有這樣的認識。我不贊同這樣急急忙忙全部封起來的管制作法,但各位和我不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要自己想想。

至於對於這邊水域安全的改善,我有很具體的想法,我們改日再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