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三級運動日誌 – Day 8

今天(5月22日)可說是到處「封鎖」的氣氛,除了街上沒什麼人之外,各縣市政府也對各戶外的遊憩場所執行封鎖計畫。我們這邊出入都要經過山區。荒野山區本來就沒有人在活動,甚至連路徑都是雜草叢生。我找了一個小小山頭的一段路線,進行「越野跑」的第八天。

現代意義的「越野跑」在台灣至少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成為普遍的運動項目具有知名度,也是這幾年的事吧。我這邊不是來介紹這項運動的,所以想到就寫,稍微沒有系統,請各位多多原諒。

我第一次越野跑是在1990年代,當時身強體壯什麼都不怕,一雙白運動鞋找了步道就上。那時跑的路線屬於沒有維護的林務局林道系統。林道的路面很能帶來越野的興致,但在定位技巧 (orientation/orienteering) 不用費什麼功夫。更何況我當時還跑不到5公里就結束,所以只能算是越野跑幼幼等級的初體驗。

我在有一些年紀之後才開始嘗試越野跑,後來想想這運動和環境很有關係。怎麼說?在台灣,氣候因素、山林狀況和林道系統的條件,讓越野跑這項運動還是施展不開來。美國學校的 “Cross Country" 越野跑步必賽很盛行,這是有一些自然環境乃至於環境保育規劃思維的條件在支撐的。台灣的山雖然多,最多人的跑步是這十年才成為顯學,路跑都還沒有成熟,就更別說越野跑了。

越野跑在路線的選擇,要有一定比例的自然環境的成分。台灣過去盛行的林道系統,本來就不是設計給人跑步甚至是步行的。而全台灣的郊區步道系統,雖然大家熟悉的不少,但步道的鋪裝狀況過於「良好」,對於想嘗試「正格」越野跑的族群而言,是不太適合的。

適合跑的越野環境和路徑,只有在其他國家體驗過才能完整的知其樂趣。我一樣是在瑞士才體驗到什麼叫做好的環境。

專談瑞士阿爾卑斯山群越野跑的路徑導覽

在台灣,比較合理的期待是找幾條自己平常熟悉的步道山徑,路徑距離不用很長。交通方便,週末可以很快的到達。距離長一點的複雜路線組合,最好是有團體的支援。白話來說就是有人帶入門帶路線,比較安全。一起跑也會更饒富樂趣,例如以北部捷運能到達的路線組合,就有團體固定的領跑活動。

但我既然就住在山上,而且現在疫情警戒三級,不用多找麻煩去遙遠的地方。季節對了,時間對了,直接挑個山頭上去,距離不夠就採取多次往復的走法。一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這樣的路線安排,腳軟受傷也爬得回來到起點求救。

沒有什麼展望風景

今天同樣的山頭來回跑了三趟。鞋子挑了一雙比較能保護腳踝但又不是真正跑越野路線的鞋款。這幾天雖然山區午後有雨,但白天實在炎熱,地面很快就乾了。有些泥土未乾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如果路線需要跨過大量的岩石基盤,那麼若前日大雨滂沱,沒有適合的鞋子會很容易摔倒的。

海拔 / 心律 / 步頻

由上圖得知,這山頭很矮,我跑了4公里多的距離,只爬了大約400米的累積高度。心律雖然偶有飆升,但主要是氣候炎熱導致。

跑跑跳跳

同樣是跑步,但路徑的變化,讓越野跑更有「闖關」的感受。而且使用的肌群稍微不同,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啟動上半身平衡的機會也很多。偶爾跑跑,拋開路跑單調的無聊是很棒的。

唯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路線畢竟是在低矮的郊山,在這季節有不少昆蟲蚊蠅甚至是蜂類蛇種出沒。這也是我說為什麼在不熟悉的狀況之下,就算有很多樓梯的步道,還是「跑山」路徑的首選。若要到真正的野外,聰明的方式是找團體或是有人帶領,大家互相確保,才會安全又刺激。

後記:如果有朋友想快速找到前幾天的紀錄,請直接往 “sports" 的分類尋找

後記二:明日(5月23日)精彩行程

有一則關於 防疫三級運動日誌 – Day 8 的留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