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防疫三級運動日誌 – Day 1
今天(5月16日)比較確認防疫警戒提升為三級,因此在運動的安排上也格外謹慎。
天候酷暑難耐,再加上本週的運動時間累積已經到了預計的標準。在下面的日曆也顯現了運動的頻率。綠色是有運動紀錄的日子,其他則是告休。週日這天在不少非洲運動員的安排習慣,通常是休息日(案例:David Rudisha)。我想想還是做些簡單的活動,強度平平,有流汗就好。所以僅安排了游泳,還有自助的伸展和按摩。

然後就是 “intensity minutes" 的統計累積。這是從 Garmin 的心率錶上傳運動資料後所統計出來的,對於相關數字的解讀有興趣的,請洽各大專業運動資訊網站。

以「週」為單位觀察運動累積的時間的變化當然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不屬於運動表現的評估範圍,但卻是了解自己生活型態能負荷多少運量動和運動型態的有效指標之一。我大概一年之內的運動可以分為幾種「季節」,但這些習慣在肺炎的年度幾乎是完全被打亂。首先是路跑賽事大量被取消,去年和今年是否能再參加比賽,暫且不容樂觀。但每週還是安排四百到五百分鐘的運動時間。換算成小時約莫是6到8個小時。這一季由於天氣晴朗炎熱,因此水平也固定提高到了800至1000分鐘,也就是一週平均15到16個小時。
我不太認真的騎自行車,所以時間的累積來源,通常就是落在幾種在一個小時左右就會感到疲累的運動項目。或是強度以一小時為單位,少了不太夠,多了也不太好。
不過,單看每週運動累積的時間也不能看出什麼,但這數字對我是有意義的。比如說,我在這樣的綜合「強度」之下是否還能工作生活而不感到時間運用的囧困,運動完的隔天會不會這裡痛那裡痛而提高運動傷害的風險。這些都是在有一點年紀之後需要長時間注意,並且聆聽自己身體的「訊號」,多加關注的。

第二天仍然在水裡游的其樂融融。但去的時間比較晚,約莫是下午四點。「日頭」不若前日強烈,但此處水更為清澈,游起來在水下也能有接近一米的視野。在溪水裡要有這種水下視野,旱季期間是幸運的。昨日的地點只要頭潛下去,一片泥沙飛揚。習慣游泳池的人會非常的不適應,在游泳的「定位技巧」也就更為重要。這邊水裡還可以看到小型的浮游生物和魚類,在三級疫情警戒期間,水泓魚清,格外舒坦。
當然運動也不是只要流汗讓心跳狂加速而已。伸展還是蠻關鍵的,更何況現在室內的運動場地,基本上都已經限縮到了自家的範圍。在自家要能做有氧運動,例如慢跑、騎自行車等,空間和經濟的成本,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負擔的。讓肢體在一天的疲勞之後多些伸展,保持關節的靈活、筋肉的延展,確保在生活中的體態儀姿能放鬆自信,徒手伸展是不太需要輔具的運動,有時間就該天天做,幾年下來的好處,真的是說不盡的。
第3天,待續。趕緊去看看又搞了什麼。
防疫三級運動日誌 – Day 2 有 “ 4 則迴響 ”